资源匮乏配资公司网,强敌环伺,天崩开局,开挂国运。
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。
以色列人口940万,面积2.2万平方公里。
面积还没有北京市大,人口也没有北京的二分之一。
1948年,以色列建国时,是怎样一手烂牌。
地处中东火药桶,除了自己,周围一水的伊斯兰国家,经过五次中东战争,周围国家都变成不共戴天的死敌。
这块土地非常贫瘠,不光不适合种地,跟沙特伊拉克比起来,连石油也没有,能源全部靠进口。
以色列GDP5%,都用来能源进口。
更尴尬的是,连卖油的国家,都是多年宿敌。
建国之初到现在,以色列不是在打仗,就是在准备打仗。
全民皆兵,国防开销巨大,经济每一步,都是在地雷阵中跳探戈。
稍一不慎,整个国家经济将灰飞烟灭,尸骨无存。
时间来到1980年代,以色列迎来了又一个大敌。
通货膨胀,当时以色列通货膨胀率达到370%。
以色列货币谢克尔贬值,老百姓都直接用美元。
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,通胀终究是一个货币现象。
货币越印越多,越印越不值钱。
老百姓用美元,本国政府难以控制,经济振兴,从何谈起。
猛药去沉疴,以色列选择推倒重来。
1985年,以色列推出新货币,替代已经沦为废纸的旧谢克尔。
政府强制老百姓使用新货币,停用美元这根救命稻草,恢复了货币信心。
政府这次下了死手, 推出了一套组合拳。
第一招,政府“勒紧裤腰带”,大幅削减开支。政府花钱太多,就像往经济里注水,稀释了货币的价值。
第二招,让以色列银行“单飞”,完全独立于政府。中央银行就像经济的“守门员”,不能被场上的“球员”(政府)随意指挥。
第三招,让新谢克尔在国际市场上“自由落体”,然后把汇率定在新的低价。这相当于让市场找到货币的锚点,然后固定住。
这套“组合拳”效果显著,到了 80 年代末,通胀终于回到了正常水平,大家又开始用自己的货币进行交易了。
自助者天助之。
解决了通胀这个“拦路虎”,以色列的经济开始“开挂”模式,1987 年,他们发现了一个“宝藏”,近海天然气,这下子能源自给自足,不用看邻居的脸色了。
你别看以色列是个小国,他们目光长远。
以色列在研发上的投入堪称“丧心病狂”,在半导体、军工这些高科技领域,独步武林。
以色列不是人少吗,他们吸引了大量国际高科技公司设立研发中心,特拉维夫周边地区被称为“第二硅谷”。
在传统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里,政府是不能干涉市场的。
但以色列可不上当,不吃这一套,政府直接下场,做产业政策,做投资。
为了避免直接投资造成腐败,以色列想了一个绝招:
鼓励私人投资者先投,政府再通过税收减免和零利率贷款来“助攻”。这样既能吸引投资,又能避免政府直接投资的弊端,简直是“空手套白狼”的高级玩法!
以色列走上正轨之后,老天爷开始赏饭吃。
1990年代,前苏联解体,大量优秀的科学家、工程师和医生移民到以色列,大自然的馈赠让以色列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技术移民+本地创业+全球投资,这组合拳直接把以色列打造成了中东最强经济体之一。
以色列没有资源、没有地缘优势、四面树敌,但它靠人、靠脑子、靠制度,硬是逆风翻盘!
它的故事告诉我们:
即使身处绝境,只要政策合理、制度健全、人才到位,一个国家仍然能成为全球舞台上的主角。
华瑞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